从二十弱冠到三十而立被认为是个人成长和塑造最重要的十年,直接决定了四十时能否不惑。很幸运,这十年的大部分时光我是在另一个国度度过的,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了我又一次如孩童般成长的环境,让我有机会以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探索那些被好几代人奉为圭臬的准则和价值观。 


希腊生活十年,我学会了什么,又获得了哪些成长? 



1, 尊重个人边界与自由。

在集体主义社会里长大,传统的教育告诉我所有的“个人”都是不好的,次要的。比如个人利益需要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主义是要不得的。“有个性”大部分也成为了张扬和叛逆的代名词。

人生活在不同的微社会环境中,有着千百种形形色色的人生际遇,自然会形成独一无二的脾气和性格,每个人都“有个性”,怎么能因为某个人和大多数人个性或想法不一致就遭到排挤甚至群起而攻之呢?

有多少人因为“爸爸这是为你好”而选择了大学时并不喜欢的专业,因为领导的一句“这是为了锻炼你”而接受一份自己并不擅长的任务安排,因为“听妈妈的,准不会错,妈妈还能害了你吗”匆匆走进一段未经深思熟虑的婚姻关系。

我曾经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选择别人认为“对”的道路?

我们接受教育、聆听长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知识、经验和智慧,帮助自己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个人边界多次被强行攻破,有人长驱直入,闯入自己的领地,而此时的我们倘若尚未形成完整而坚定的处世哲学,就很容易被对方思维方式影响,做出对方想让我们做出的决定。

区别在于,我们是主动打开边界,接受对方的信息和知识,还是迫于各种各样的权威或压力,被动采纳对方的决定。

开始工作后我进入一家希腊公司,当地同事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所有人都“建议”我怎么做,包括上级任务安排。同事们告知作为新人的我该如何整理文档,做会议报告,推进项目发展等,但没有人会说“必须”要怎么做,更没有“为你好”这种巨大的情感压力。

这一点在个人事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哪怕是相处多年的同事,如果对方不主动讲,也不会有人去八卦有没有结婚,为什么没孩子,更别提与公婆关系、家庭财政收支这些家长里短的私密话题。

和一大群亲朋聚会时,一上来就询问“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结婚了吗”的人被认为是粗鲁和无礼的,这种打破个人边界的问题换来的通常是对方的冷淡和拒绝。希腊语中询问婚姻状况一般会说“Έχετε οικογένεια;”,(您有家庭吗?),如果对方回答“我的父母在英国”,这显然就是“未婚”的意思了。

如此说来,朋友聚会似乎没什么话题可聊了。非也,阅读、电影、音乐、运动、美食、旅行都是非常好的破冰话题,政治、时事和社会新闻也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讨论。

哪怕是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所有建议的最后,永远都是“Είναι η προσωπική μου απόψη.”(这是我的个人看法)“Είναι η ζωή σου”(生活是你的)。

对个人边界的充分尊重是我在希腊学到的重要一课。不将个人想法施加给他人,对方的尊严得以维护,自己也活得更加轻松自在,一举两得。 




2, 崇尚自然的审美方式。


前一篇《10大最美希腊语单词》,我提到过“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ή,意思是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体验,形成对美的定义进而以此去判断其他未知事物。

“审美”是对美的感知能力。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让我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式。

例如墨西哥著名的当代女画家弗里达·卡罗,有人认为她的画作色彩丰富充满了张力,也有人认为她的作品支离破碎不知所以。 


弗里达·卡罗名作《两个弗里达》


在来希腊之前,我和大部分爱美的中国女孩一样,追求瘦和白,“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看看市面上有多少主打美白功效的护肤品就知道我们对“白”有多痴迷。

在希腊市场,同样的护肤品牌一般都没有在亚洲市场上常见的美白线,相反,夏天的防晒产品中有不少美黑线,加速紫外线吸收,让皮肤更快地变成漂亮的古铜色。

为什么国内以白为美,希腊却以黑为美呢?

他们的原因居然出奇地一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太阳照射的黝黑肌肤是户外劳动者的标志,他们披星戴月辛苦劳作,由此黑色皮肤成了体力劳动的代名词。而贵族阶层则养尊处优,不用遭受风吹雨淋,皮肤更加白皙,白皮肤成了高社会地位的象征。

而在希腊,大多数人夏天都希望可以晒出漂亮性感的古铜色,同样是因为这是高社会阶级的象征。因为只有有钱人才负担得起去海岛度假,尽情享受日光浴。没有经济实力度假的人群只能躲在城市里,做“白雪人”。

一整个夏天的努力都是为了9月份返回城市时,换来那句风淡云轻“πήρες πολύ ωραία χρώμα”(你的皮肤颜色晒得真漂亮)的赞美。

再加上双方市场资本导向和明星网红舆论影响,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

如果我选择跟随审美潮流,在希腊时拼命美黑,把皮肤弄成健康的小麦色;回到国内又用尽各种美白秘方,让自己白得像一道闪电一样,这是不是太愚蠢又可笑?

为什么看到明星皮肤白皙或古铜,我就一定也要追求美白或美黑?为什么看到网红娇小纤细的身材,就认为“体重超过三位数的女生不配活着”?为什么看到公众号极推某一款奢侈品包包,哪怕自己没有那么喜欢或经济实力不足够也要紧衣缩食不吃不喝只为了那句“你值得最好的”?

如果你向一个希腊人说割双眼皮开眼角,他大概会以为你疯了,因为那正是他们眼中的东方美。如果你嫌自己不够高挑,臀部太大,他们会告诉你那是丰腴与性感的象征。如果你不喜欢自己黑色的眼球和头发,偏要美瞳加身各种洗剪吹,他们会疑惑你为什么要遮盖最美丽的地方。

现在的我认为,平面或立体的五官,纤瘦或丰腴的身材,不管什么颜色的头发或皮肤,只要是健康的自然的有活力的,就是美的。 




3, 无畏年龄,成为一名终身学习推崇者。

成年之后,数字好像成了我们焦虑的主要来源,比如几岁,挣多少钱,孩子几岁,考多少分,孩子挣多少钱。

小时候按要求6周岁上小学,因为生日在农历9月,妈妈硬是在5岁那年把我塞进了学校。转校时坚决不同意留级,说这样年纪就大了。大学毕业前一年就得把工作找好,什么Gap year,纯粹浪费时间!

大学时不能谈恋爱,会影响学业,毕业后两三年,立马开始催婚,尤其对女孩子。多年前流行的“大龄剩女”标签指的也不过是30左右的未婚女性。

27岁结婚,28岁生第一个孩子,30岁生第二个孩子,33岁时必须要有体面的工作,听话的老公,可爱的孩子,当然最重要的,要有一张看起来像28岁的姣好面容。

一辈子被各种数字撵着跑,仿佛一旦停下来就是世界末日,累!

我第一次对年龄感到焦虑是在29岁生日那天,和往常一样,许好愿吹完蜡烛,正享受美味的生日蛋糕,一个朋友突然说,“哇,过了29岁,就到三字头了。”我脑子里嗡地一下,开始重新审视“三”这个数字。

到了三字头又怎样呢?会生出一两根白发,不笑的时候法令纹好像也在,偶尔熬夜晚睡第二天便感觉昏昏沉沉。

除此之外呢,生活还要继续,就算你憋住呼吸,时间的脚步依然滴滴答答,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止步不前。

我的第一批中文学生中有一位50多岁的希腊未婚女性,她是一位英文和西班牙文教授,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班上其他学生大多为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但她丝毫没有为自己的年龄感到羞愧,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语言教授身份倚老卖老。她总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甚至用自己语言学知识帮助同学理解内容。

几年后我进入雅典大学学习希腊语,到了高级班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

一位满头银发的退休西班牙女士,优雅而有智慧,她嫁来希腊已二三十年;几位三四十岁的妈妈,在孩子大了之后终于有时间回到大学系统学习希腊语;来自摩尔多瓦的中年修女,总是一身黑袍,说话轻声漫语,除了现代希腊语,她还在修古希腊语;另一位性格干练的土耳其妈妈在当了十几年家庭主妇后,决定重返学校学习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心理学。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精彩的课堂讨论。她们的年龄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构成一座座独一无二的宝库,真知灼见由此缓缓流出,她们表达自己,自信而从容,眼中闪烁着光芒,我相信此刻的她们一定比18岁时更加美丽迷人。

为什么要用年龄来限制自己?

金庸30岁时还没有开始构建自己的武侠世界,而立之年的三毛决定离开西班牙前往寸草不生的撒哈拉沙漠,齐白石前二三十年也不过是一个对绘画一无所知的木匠。

对每个人来说,当下这一刻就是我们最好的年龄。

在带给我们衰老的同时,年龄也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和体验,让我们有机会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决定不再畏惧年龄,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在任何时候,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提高认知和技能,消化整理后进行输出和分享,帮助给需要的人。 




点击相关阅读链接



1 评论